$ B. A8 _; s* h J: I5 u8 Y% L有毛病啊,好不容易五一长假,睡个懒觉还来不及呢。$ X2 d5 _' n, O: M+ d4 }+ d. z/ t
职业与生活习惯迥异,没了共同语言。异地恋之所以难维系,大概也是同一个道理吧。1 ?' C3 ]; D, `; ~: h' k
倒是同事能带来不少惊喜。6 m; o, }. n, ]7 H( n' }# P @- g
由于作息时间大致相同,一起去健身、旅行成为最容易不过的事,往往一呼百应;生活的圈子大致相同,大家的关注点也趋于一致,话题自然也多;此外每天相处8个小时,简直比和爱人呆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日久难免生情,偶尔有些情场或情绪的失意,也能得到不少善意的安慰。 7 G- {; M% v+ f5 G被“姑且”认可的朋友,其实在发挥着朋友的全部功能;而理想中的那些朋友,成了乌托邦一样的信仰。尤其是在半径20公里的大城市里,风尘仆仆跑出去,只是为了和旧朋友见一面,已够资格成为茶余饭后被传播的美谈。物以稀为贵,为了谈项目跑个大老远的人比比皆是,反之则稀有。 c) U: T0 O: I4 Y4 s6 U( @
有些精英人物不仅适应了这些同事朋友,还以此为荣。有个被派驻上海的香港女经理说:“我现在的朋友除了同事,就是生意中结识的客户。我觉得很好啊,大家的兴趣相当,很多事可以谈。”: Y6 \/ P# V% Q2 d
接到一封邮件,在美国求学的大学同学发来的,呼吁我们当年同寝室的6个人各写一段文字,忆忆当年校园情谊。在几段已写就的文字里,有同时结交多个联谊寝室的诡计,有圣诞一起醉倒的丑态,有联合起来捉弄老师的恶作剧……一幕幕青春刹那间让身处的办公室连带窗外的城市一起变成灰色。对友情的乌托邦情结或许正缘于此吧。这个乌托邦里,有着年少懵懂时的寸寸光阴,叫人如何能不珍惜?' f/ x; P: ^+ W( w. P
这样精彩的时刻,一生得一两次足矣。其余时间,还是与同事一起挥霍吧。! G6 O' L* I0 K2 A( v: B (作者电子邮箱:from9to5@l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