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7-20 16:49来源:西部网手机看新民网
# z. k! p+ X7 ^, s2 @) I* v- i3 B: X4 A6 [- C5 a" c# O2 I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郑杭生,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培林,日本社会学会会长井上俊、韩国社会学会会长金文朝和台湾社会学会会长张茂桂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Y7 a- n6 c6 P5 w4 i
1 ?8 Z" K( `; D% B0 @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郑杭生,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培林,日本社会学会会长井上俊、韩国社会学会会长金文朝和台湾社会学会会长张茂桂等出席大会开幕式。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日本、韩国和港台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7 R0 \* S; Q4 ^6 N; }
& ^9 |4 }- d, Y+ J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经过60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在研究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上,社会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学在这方面具有广泛的用武之地。中国社会学会把今年的年会主题定为“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非常重要和及时,这将有助于社会学进一步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1 L3 Q! i' a k8 B6 G2 L1 M' U, T
4 F0 R1 i6 U- |8 h7 P 高全立强调,今年是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年。30年来社会学研究发展取得快速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8年,一些专家学者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加大对社会学建设发展的扶持力度,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批示,“专家们来信提出的问题,须深入研究。要从人才培养入手,逐步扩大社会学研究队伍,推动社会学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此高度重视,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中央领导的批示,不断推动社会学的发展。
) u+ g l. D0 ?3 Y a/ f l! ~4 v2 s: t4 h- Y/ ? \
高全立希望社会学工作者通过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前沿问题的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社会学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持及政策建议。
1 K' [. n( R. f5 y' h- I' T3 K
郑小明副省长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陕西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陕西经济社会步入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他说,相信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将对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对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年会在陕西的举办,对活跃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科研氛围、提升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实力也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 e8 b3 s! Q& M6 R! ~1 g" D: N1 w! L! I2 s; N6 T/ D6 o: s( J* P7 U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培林致开幕辞。他指出,30年来社会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同时也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社会学研究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需要在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和加强社会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当前,中国社会学需要全面总结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实践经验,积极参与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注重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还要重视学科知识积累,积极开展学术争鸣和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社会学形成繁荣、活跃的发展格局。" T1 U5 H6 h Z) j9 T5 ?
4 O* d: K Z1 V8 C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尚勤致欢迎辞。此外,日本社会学会会长井上俊、韩国社会学会会长金文朝、台湾社会学会会长张茂桂分别代表日本、韩国、台湾社会学界同仁致贺词。
4 M, B; \9 w5 Q
8 n1 P# h) O0 V" m 开幕式后,郑杭生、李向阳、宋林飞、边燕杰、石英、李路路、潘允康、渠敬东等8位学者分别作专题学术报告。
' Q5 x2 a' e, X7 |) @) k( n3 F* W' B
9 A- x; A: u3 q5 S5 Z$ H N' X9 s7 ^ 本届年会为期3天,共设23个论坛。它们分别为“中国家庭及其研究:六十年变迁和延续”、“社会学恢复与重建30年”、“中国社会调查六十年”、“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海洋社会变迁与海洋社会学学科建设”、“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理论社会学研究新视野”、“ 社会工程与社会政策”、“中国社会福利60年: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金融危机与东亚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中国体育的60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移民与社会发展”、“数字家庭与社区信息化发展论坛”、“就业、劳动与社会保障”、“质性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回顾与反思”、“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问题研究”、“全球危机下的中国社会政策走向”、“社会网与社会资本(青年)?社会资本与灾后重建”、“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社会建设:理论探索与监测评估”、“劳动关系与工人研究”。参加论坛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学术视角对中国社会60年的变迁、中国社会学30年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 j) f. {9 `5 f) S
! S" C' C- l; o" R+ U3 j M8 A6 k
本次年会规模宏大、专题研讨丰富深刻。会议共收到论文近800篇。大会还进行了优秀论文评奖活动。
6 A f* x: s: t* l& |6 [1 F
1 O: X" O" g) Y! U 本次年会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学会共同承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