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小琴 于 2011-8-23 11:58 编辑 7 F9 v& k" O6 j9 I) X5 M9 [; w5 j
4 x( F2 D6 }' L* y中国宁波网 2011年08月23日 09:11 ' T1 z L# N' }7 Y

. }7 Y2 W. `9 G' _社工为小区里的居民送去学习资料。照片由讲述人提供0 B1 p6 p/ u# Q% t/ u4 F! k
7 \& c+ U' |# C% N5 V
讲述人:王芬芬 40岁 海曙区西门街道北郊社区社工* b3 G7 N% L) K6 K" N) I
' W& u4 `- N& a" O3 x. K
我的故事 “敲不开”的住户把我请进了屋
3 T# }/ x+ }' T [8 p& _0 q, Y. K" n- ~8 d" O, G
我是2006年开始在北郊社区工作的,社区由6个小区组成,在宁波算是中等规模的一个典型社区。但由于新小区多,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商品房,左邻右舍都不怎么认识,这也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 ~; ?7 V X8 b
, w# x6 I0 E7 u) S 人家给咱们街道社区里工作的取了个雅号,叫“小巷总理”。但我们自己心里明白,这活儿可真不好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失业人员、外来居民、地名普查、综合治理……凡是你能想到的,都是我们社工的工作范围。有时台风、冰雪天来了,社区里的空巢老人不方便出去,我们得帮忙买菜送上门;有时楼上楼下为了空调滴水,咱们也要调解半天。咱社区一颗“章”管的领域可包罗万象,家里有没有住房、结婚没有、办准生证……都得咱“啪”一章盖下去,才能得到政府部门认可。
. m x: T1 z. ~/ F2 ^ A, B
1 ^/ m+ j! _0 N# Z, R 每年我们都会不定期进行全面入户宣传。在白天登门拜访之外,有时遇到居民不在家,还得晚上再补一次。一幢6层楼房跑下来,最少也得两三次。开始时我们社工最怕的不是多跑几次、多谈几次,而是“敲不开”居民家的门。
- Z @" F) a; w4 \8 w) {
; U) I/ M* }2 R! \# v 前两年,在做社区住户家庭基本情况普查时,我就遇到了这样一户家庭。第一次上门,我就吃了闭门羹,家里明明有人却不出声儿。我想想还是先去其他居民家把工作完成了,回头再来敲一次门看看。等我楼上楼下一圈跑完了再回来,人家终于肯应了。不过只开一条小缝儿,从细细的门缝里探出半截身子说,“我只是房子买在这里,户口又没跟着过来,你们社区管不着!”说完,“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 Z0 }3 p) \( d- j% u; P; |4 W% p$ i
: c% y, d0 u$ h& t. G 怎么样才能敲开居民家的门?我觉得,除了真诚和熟悉,别无他法。于是,后面我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希望用真诚来感动他。见我这样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去宣传,他也明白了社区工作的辛苦和不易。$ M( q W% A( @5 ?; a" m5 ]& q
: }; w6 V% F0 T 当他终于把门打开,将我请进屋里的时候,一个劲儿地致歉,“小王,不好意思哦,给你添麻烦了!”你看,这就是真诚的力量。现在大家都熟悉了,住户对我们社工的工作都很配合,也更愿意主动来交流了。最近的街景整治,还有入户做文明城市的调查问卷,他们也一直积极配合。
; `* Z. Q$ q/ L5 L. q6 F4 y2 v4 H$ S- ^# ~$ u2 b* `1 z
我感觉现在居民与我们走得越来越近。社区居民对我们零距离、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认同,支持我们工作的力度更大,现在要敲开邻居的门,是越来越容易了。以前要跑几趟才能办成的事儿,现在基本一次就可以完工啦!2 S* h! \6 C2 c5 Q; @. H
$ _* G0 W) u' d I& g$ Y" ^8 |4 } 我的希望 年轻人都动起来
1 U; X! h+ Y' P/ W3 V# o) a# S" L% r' o3 @' _ A/ P* ?# T3 J1 U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主要从事社区环境监管、文明城市宣传和劝导等工作。都说文明城市创建,重在全员参与。年轻人因为白天都要出去工作,不容易碰到,反倒成了我们社区宣传的一个“盲点”。希望年轻朋友都动起来,更多地加入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记者 滕华1 u& N' [3 O7 X* U- s% ?! c0 e
( S4 h" s. U, G/ ~; G' i1 r
7 C% F7 n. K( ]: y
5 j1 _+ ^. Y B# I; y2 z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小琴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