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966|回复: 3

[社工研究] 专家指点中国社工发展(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uxin20072063 于 2009-7-24 13:05 编辑
. _$ a4 V( ]; _( r- G2 F5 r2 q: Q& ~3 |6 p7 d" s, x
专家指点中国社工发展(组图)
  p: k  I; p& Z9 S( E2 j% M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更新时间:2009-3-14 17:15:08
; `2 o) _  Q8 R4 T( a
Ira Colby(美国休斯顿大学社会工作研究院院长、全美国社工教育协会主席)     E9 X3 Z( g* v9 s4 ~8 v+ n$ A
我第一次踏入中国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在几十年间,中国无论在科技、人文和经济上都有很大的转变。我相信这种转变在未来会持续,在社工界,转变会带来社会工作制度的成长。我每次到中国都会有新的启发,这些启发来自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思想等,中国的社会工作面临很多机会,希望中国找出适合自己的社工发展道路。* }& x- z" u; d
John Ang(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工作学系资深研究员、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亚太区副会长)  : _  ?6 n# o2 V5 Y- r- s3 `
中国当前应当要培养社工和社会理论家,开展彼此之间的对话,鼓励社工从工作实践中抽离,进行理论的探讨。个别的模式要进行不断的检验和长时间的探讨,给予社更多自由的空间和发展。
( {. T% \( M8 b. A+ U$ Q
Eric Blyth(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人类与健康科学系教授、《英国社会工作期刊》编辑)  
5 d) R( }1 S* n* r我为中国和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感到高兴,受到鼓舞。我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式,因为每个地区、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需要。鼓励社工的制度发展时,可以考虑每个地区独特的需要,以提供最合适、到位的社会工作服务。
3 t- X- T7 X' Y5 B$ }: e) I
Karen Healy(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社会工作及人本服务学院副教授)  
  i  ]. X, U) p  V我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也为中国的起步感到鼓舞,因为中国人开始意识到社工与义工有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这是走向专业化的开始。另外,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的政府在社会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因为政府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我认为,政府的政策还可以更加着力培训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因为他们将会是未来的栋梁。
* ]  y" Y2 r- u2 R8 q2 D
7 U; \% b2 y( E7 e/ L
  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 a* a: E- Y1 S' v( P
  政府对待民间化运作要再大度开明些,制定适应本土的政策。我认为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有:深圳模式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国际和中国的社工经验交汇在哪里?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不同体制,香港督导是否有处理的经验?经济危机下的社工应该做些什么* H! [; C* c$ N6 m) g' T7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专家,专门反对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专家,专门反对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27 03:18 , Processed in 0.06066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