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Blyth(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人类与健康科学系教授、《英国社会工作期刊》编辑) 5 d) R( }1 S* n* r我为中国和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感到高兴,受到鼓舞。我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式,因为每个地区、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需要。鼓励社工的制度发展时,可以考虑每个地区独特的需要,以提供最合适、到位的社会工作服务。 3 t- X- T7 X' Y5 B$ }: e) I
Karen Healy(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社会工作及人本服务学院副教授) i ]. X, U) p V我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也为中国的起步感到鼓舞,因为中国人开始意识到社工与义工有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这是走向专业化的开始。另外,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的政府在社会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因为政府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我认为,政府的政策还可以更加着力培训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因为他们将会是未来的栋梁。 * ] y" Y2 r- u2 R8 q2 D
7 U; \% b2 y( E7 e/ L
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 a* a: E- Y1 S' v( P
政府对待民间化运作要再大度开明些,制定适应本土的政策。我认为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有:深圳模式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国际和中国的社工经验交汇在哪里?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不同体制,香港督导是否有处理的经验?经济危机下的社工应该做些什么* H! [; C* c$ N6 m) g' T7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