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438|回复: 0

[案例] 家长互助小组的力量(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多年来从事家长培育工作,发现很多家长都十分渴望了解为人父母之道。以小学家长为例,笔者曾在不同的小学举办日间家长课程,发现不同的小学内均有约十份一之家长报名参加,其中并不包括需要全职工作而愿意在工余时间参加之家长,可见家长对服务的需求十分殷切。 + Q7 z1 i  F7 G+ h
9 [4 m/ Q3 @" W: }4 ^
     为人父母是人生一个重大的考验,也是一个自我发掘和学习的历程。由孩子哇哇落地开始,孩子都不断在成长,家长亦不断面对子女蜕变所带来的挑战。很多家长因为个人经验的限制,培育子女不得其法,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教养孩子时显得事倍功半。
' c" q+ Z& x$ j! N
" a0 T( f- I/ ?3 Z* j     家长互助小组透过四方面达至全面地照顾家长的需要:(一)发掘及善用家长本身的经验和资源;(二)培育家长间互助互勉,助人自助的精神;(三)扩阔家长处理亲子关系和子女管教问题的技巧;(四)组织 家长,将所学会的用来服务校内其他社群。以下是一些家长互助小组成员的成长历程: 6 w2 |- x! k4 S4 D+ d3 G

% m( u! L$ ~( k2 l4 G     陈太自小将自己的情绪积压在心中,对丈夫的爱与怒尤其如此。她时常闹情绪,对孩子的责罚既多且严,沟通则一味着重督促孩子的功课,因此孩子对学习一直提不起劲。
# K9 \- _/ `1 @4 L" |! @, C" O5 ~! f3 N
     在家长互助小组的一次聚会中,一位组员的分享引起陈太强烈的共鸣,她禁不住淌泪,细说自己对丈夫的复杂感情。在社工和组员的鼓励下,陈太鼓起勇气跟丈夫分享这份感觉,并尝试明白丈夫的处境,事后彼此都得到更深的谅解。
5 h" u6 n+ I( z! H5 Z. l
! w' K* W! y$ T1 g, m! e     陈太扩展了自己的个性,学会了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与别人更深的了解,因此纾缓了自己不少的积压了的情绪。自此,她不但减少了闹情绪,而且花多了时间跟孩子沟通,体会他在学习上的困难,在督促之余更常常赞赏他的努力和进步,孩子因此对学习的兴趣大增。 , M, i9 ^' [1 s
' ]1 f. p2 C7 }/ p8 P" N
     家长除了个人的成长外,还学会互相帮助和彼此鼓励。
3 S! g: Z$ {3 }/ j" I7 b6 B" {, D) b/ v' S; O* x
     黄太,李太和朱太来自同一区,子女就读同一班,因为怕别人不接受自己,彼此一直保持距离,对于管教孩子上的问题更绝少深入讨论。后来,三人不约而同参加了家长互助小组后,发现大家都面对培育子女的困难,不期然产生一种「同坐一条船」的感觉。透过参加互助小组的聚会,她们慢慢建立了一份信任,并学会了「互助互勉、助人自助」之道。她们不但在组内交流心得,而且还经常在小组聚会以外通电话,互相慰问和支持。 # P! ], P7 V# G9 u
' t: t! z4 @/ {  J6 o
     家长互助小组并没有停留在组员间的互助互勉,她们还将她们所学会的爱心和关心与别人分享。
4 m5 O: K5 F9 Z5 W$ o" r0 _( T/ ^* V2 }/ ^3 s* M7 e6 i2 A
     「汇心社」是一个以一所天主教小学为基地的家长互助小组。该组在社工的推动下踊跃参与筹划学校之「大哥哥姐姐」计划,以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在学业上的困难。家长不但担任当指导师,还鼓励自己的孩子担任「大哥哥」和「大姐姐」。结果,不但低年级学生得益,家长们更能透过该计划,肯定了在家长互助小组所学的「爱心、耐性、赞赏」等原则对培育孩子实在非常重要。 % o+ t- W" `/ j. m) y, J# P. Z

" S% u- }; m; D     家长本身是一种力量,透过家长互助小组的引导,家长们不但能学会有效的培育孩子方法,处理自己的压力,帮助子女开心地成长,而且能发挥助人助己的精神,使身边的人受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21 12:13 , Processed in 0.04090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