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96|回复: 0

[时评] 网络社工“网助”隐青 减轻负面情绪累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5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流资讯 于 2013-7-25 14:31 编辑
- ?- D1 M6 }) F
' l) m  M! j# M2 W! B
网络社工“网助”隐青 减轻负面情绪累积
  d  A1 l0 V+ w4 C" q3 o, A
    小童群益会计划主任何振宇表示,网络世界可以让问题青少年除下现实生活的假面具,是社工寻找“问题网青”的重要线索。小童群益会及青协社工亦发现另一个新世代的有趣问题,就是不少网上欺凌的成因竟是出于“正义感”的好心做坏事。

图:《夜猫online》在旺角街头派宣传单张/小童群益会提供


  J! B* R/ J3 z+ I" O) c
  R# O. z0 O# Q3 Q
5 o  M( D, @. c; @. l4 m) t' P
    大公网7月25日讯(记者 梁然)为保护自己,许多人包括尚未入世的青少年会戴?假面具做人,但虚拟网络世界里毋须以真面目示众,却有助释放压力展露本性,亦成为社工寻找问题青少年加以辅导的新平台。志愿组织香港青年协会和小童群益会便专门成立网上社工队,用尽各种方法,甚至自製电脑筛选程式,犹如“特工”般在浩瀚网络中寻找“问题隐青”,过去一段时间便成功接触逾万名潜藏的问题网青,揭发除乖乖仔、乘乖女会在网上“变脸”,平常“虾虾霸霸”的金毛青年也有许多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启齿的难题,甚至因压抑出现精神问题,若无法宣泄情绪,势必成为社会问题。 ) N, C! ^! ?* L  i9 Z1 a3 X
    小童群益会及香港青年协会(青协)在2011年分别成立网站及透过即时通讯,展开网络社工辅导工作,两队社工不约而同地发现,网络隐青存在与过去街头边缘少年不一样的特异行为。
3 b/ ~$ G9 X/ f5 v   “过往,问题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会是‘加害者’,欺凌同辈,但如今的‘问题网青’却往往是‘受害者’。”小童群益会计划主任何振宇表示,网络世界可以让问题青少年除下现实生活的假面具,是社工寻找“问题网青”的重要线索。 ; h" R, _0 t6 J: `
    何振宇曾处理的一个个案,当事人阿Jam(化名)在现实生活和网上表现南辕北辙。阿Jam升中后长期染髮,行为粗野,如传统的街头不良少年。及后,何振宇在网上讨论区接触到他,发现他本性和善,并非真正的不良少年。
# k4 t4 `! |! x) z    受欺凌出现创伤后遗症 ) l2 ^, P  C3 r7 ]
    透过细心了解,才知道阿Jam升中后,因为太乖成为被欺凌对象,他为保护自己才伪装成不良少年。何振宇称,阿Jam长期受欺凌出现“创伤后遗症”,害怕人多的地方,虽然扮成“MK仔”却从不敢到旺角,而粗野行为使旁人疏离他,令他更刻意隐藏创伤后遗症问题。
2 W* Z4 ?6 q+ }9 ^    虽然阿Jam明知自己精神出现问题,但怕被人当成精神病,会被关进医院,而不敢看心理医生,只有在网上没人知道他的身份下,才敢于吐出真言,找人倾谈心事。在何振宇长期辅导后,阿Jam终于愿意看医生诊疗。   T7 y3 x& M7 D6 t. ]6 s
网络的虚拟身份可以是一个帐号、一个游戏角色,一般人不易找到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令青少年更易倾谈社会禁忌。同为网上社工的青协青年工作干事李耀森称,他曾处理一个网上少年B仔的个案,对方在网上言行无出位之处,只是不断找人“吹水”闲聊。
: M8 W4 }' I' H/ X+ }# j    李接触B仔后,对方表示自己有失眠、噁心、呕吐、无食慾等问题。李提议去求医,但B仔拒绝,李认为有可疑,决定深入了解。原来,B仔是一名中学生,且品学兼优,但在不良朋辈影响及个人性好奇下,一众男生集体去色情场所召妓。B仔曾用口部接触妓女性器官,之后口腔出现病痛,他与网民分析后,认定自己染上性病。 4 y( e5 j; L6 w- Y: a% N
由于B仔不敢向父母求助,也无力自资求诊,忧心忡忡下出现严重焦虑徵状。最后,B仔被劝服,在李耀森陪同下求医,最后诊断为一般口腔感染。成因可能共用口腔器具所致,例如可能是潜水时共用呼吸器,因而染了性病。
9 R% i. S1 F4 S0 ?+ k3 X- }& E    互相影响易累积负面情绪 1 C3 a* U& z6 K
    李耀森指,不少网青透过网络求助及互诉心声,他发现不少讨论区,在周末都浮现以“负能量”、好想死、自杀为题的讨论。他称,藉此诉说内心不快并无不可,但网民意见并非专家分析,但参与讨论者会互相影响,令负面情绪累积,令人更易钻牛角尖做傻事。他说,网络社工计划推行至今,社工发现及阻止约20宗企图轻生个案。
( @  [4 k& x& b; ]    此外,小童群益会及青协社工亦发现另一个新世代的有趣问题,就是不少网上欺凌的成因竟是出于“正义感”的好心做坏事。何振宇分析其中曾接触的个案称,有70%网青发现违法行为会即时揭发或阻止,但部分手法过于鲁莽,甚至作出人身攻击,成为网上“加害者”。李耀森亦表示,部分网青发现不当或违法行为,会出于正义感地找出对方底蕴,即所谓“起底”,如早前有虐猫事件,不少网青自发进行起底工作,但因找错人,令无辜者被大众口诛笔伐,变成一场网上欺凌事件。
- R. c& y& S+ R' J- W# X) \) Q1 f8 O0 ~5 g" T! U) O

% g& B9 c4 ]. ^3 Z9 M5 c  P8 A: G+ z$ T, T6 L( C$ j& W! C4 N

0 n" I" B2 u! h来源:大公网
9 ?. h8 k& P. D6 ~  C% Y% r2 N  `

  

; ^$ p$ I( `; ~0 I. Z

, o* w' ?9 s& H4 N/ X6 V: R  z, s- D; M' t&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19 23:11 , Processed in 0.05666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