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怪咖刘怡洁 于 2013-2-21 10:21 编辑 ' S! S/ V% e# I
- h( i! X/ a2 D 梅华社工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已经进行到半,回顾这三个月来的活动开展情况,我做了一些总结。
) |8 ^/ L' _& J 一、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目前,大部分社区为老年人创建了健身、文娱活动的设施和场所,但如何利用这些现有资源,组织形式多样、持续有效的老人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努力。其次,在老人服务宣传环节上,也需要不断扩大,如制作尊老爱老宣传资料、编写街道、社区、小区老人服务资源手册等,让社会更多人关注老年人服务,也让老年人掌握和了解获取相关服务资源的途径、条件和程序。 $ `' q4 `0 i9 P( W: I) n: D# ~4 Y
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人最关心的是养老问题,特别是医疗问题,担心生病后没钱看病;老人进行文体生活的内容和场所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小区或公园内进行体育锻炼和看书报等。不同年龄段老人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何唤起他们的需求,让他们自愿参与社会活动,自发组织社会服务是服务的关键。
# `7 V$ r$ X6 Y9 v% s! W S+ r5 {5 g. q0 G1 ^- s0 W, b+ D# e) l
二、个案管理。传统的养老观念让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在家“安享晚年”,调查发现老人得到情感的支持主要也来源于亲属。但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观念上的不同,老人与年轻人相处过程往往存在一定分歧,容易导致矛盾,如果矛盾一旦激化,将给老人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居家养老中应该更多挖掘老年人的价值,帮助他们维持良好家庭关系,然后给予老人提供心理和情绪上的支持。
* |) a2 i. x. y! a0 ]# @
# L! @0 N' ?* W) s 三、社区照顾。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但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让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持续的服务?可以尝试组织社区具有相同性质和特征的老年人,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如发动社区成员组成助老义工小组,组织他们为社区老人提供照顾;组织家庭困难者或低保户人员为社区服务队,通过社区购买服务,上门为老人,特别是自理能力差的老人提供服务,通过社区统一的行动,促成社区互助氛围,提高社区凝聚力。
* L, U* C+ r. x5 f6 A( y- P& \ d* C
四、机构服务。目前珠海养老机构数量比较少,且供需不平衡,出现一些养老机构需排队等床位,另一些养老机构却出现床位大量空余的情况。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公办养老机构因为体制的束缚,民办养老机构因为资金来源困难,且投资回报期长,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4 j4 E$ w7 Z2 l" J+ I/ x$ P
9 F2 E8 ]6 U. F5 r; q/ \
尝试政府向养老机构购买项目服务的运作方式,并派驻社工跟踪推进,如建立日托中心,更能体现照顾方式的灵活性。社工通过为老人提供出入养老院的服务、为护工提供照顾能力和技巧的培训、疏导护工及老人的情绪和压力,也可以联系社会资源,如与志愿者进行合作并对他们进行管理。对于公办养老机构来说,项目运作可以激活他们内在的动力,从而有利提升服务水平;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来说,从中可以分到政府的“蛋糕”,利用他们良好的服务内容,提高社会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的压力。
+ E9 p8 A: m3 q7 w+ y
3 f2 h- h' ~! o# y" a2 q4 _ 五、社工服务的持续性。社工作为一个服务的提供者,在服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外,也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充当资源的协调者。社工不但需要动员社区的资源,还要充当联系外界资源的“中间人”,为老年人服务搭起共同的桥梁,保障资源的持续性。- f1 i! X) Y; {1 z" I4 V
4 P. F/ |/ h$ G: m9 C7 n$ C
社工之所以作为一种职业,不但要具备专业性,更体现在提供持续的服务。持续的服务需要建立在社会对这个行业的认可和支持上。社工服务在大陆,特别在珠海,还是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暂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效果,所以更需要社会,特别是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保障社工服务的持续性。
; J1 ~# e: u7 k1 a2 l U' e1 q4 x5 d6 U$ z9 r5 b: e
注册社工:小陆
" d' @0 ^ B: N+ L; b) U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94133a0100mv9g.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