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张) “要增强重视媒体、依靠群众的意识,自觉与媒体互动、与公众交流,从媒体监督和公众关注中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 |0 _" j/ c4 }3 d3 p 本报讯 近一段时间,备受公众关注的“兰考7名孤儿和弃婴命殇民居火灾”、“记者暗访救助站被打”事件、“人民日报批15通电话得到一句‘领导不在’”等事件,将民政部一次次推向媒体报道的风口浪尖。民政部昨日召开加强和改进民政新闻宣传工作视频会,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要增强重视媒体、依靠群众的意识,自觉与媒体互动、与公众交流,从媒体监督和公众关注中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要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舆论。
) `$ H5 O; B6 h7 R; l' l) C8 @ 李立国表示,面对舆论监督,相关地方有的应对及时、妥当,有的地方应对迟缓、不当,一方面是因为在抓大事、办实事中,存在着与多方媒体应急沟通、细致沟通不够,另一方面体现了民政部门在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比如对媒体作用的认识有待提高,对新媒体的使用有待学习,对媒体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有待研究等。
0 N% b, S4 l2 {; q$ k4 n 部署
# ?( g/ i- U7 J& A2 r- l 各地要严防流浪人员冻死% b0 W3 L# c. G' H& O3 n% P
本报讯(记者 赵媛媛)民政部昨日消息,要求把寒冬救助、主动救助作为当前民政工作重点,坚决防止出现流浪乞讨人员冻死现象。要求各地要发动环卫工人、的哥、夜间保安等提供流浪人员求助线索。3 t8 |$ W) H) ?; U; w/ v
关键词:寒冬救助
( O, t9 s7 L5 Y 发动的哥安保提供求助线索0 p, V8 F B. T( D) v; w5 {
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密切关注严寒天气变化,夯实街面巡查救助,跟踪监测重点对象和区域,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服务,确保他们安全过冬,坚决防止出现冻死现象。" Y8 w8 q( Y5 L& V
此外,要求各地改进救助工作方式方法,动员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热心群众参与救助;发动环卫职工、公交出租司机、夜间安保人员提供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线索等。在有条件的地方,在流浪乞讨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增设临时救助点、流动救助车。
% b# M2 ]5 n( Q9 s1 e4 ^2 V: N. ~ 关键词:文明救助( h% r% [. m% i2 P" y& f& k
救助站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 D z3 a$ h; b+ b- O 民政部介绍,救助站实行24小时救助和不间断街面巡查,还对务工不着、讨薪无果、寻亲不遇、被盗被抢、街头醉酒人员等各类困境人员提供针对性应急救助,大大超出了法律规定的工作职责范畴。来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成分复杂,有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人员,有在逃犯、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和各类传染病患者,每年都有许多救助站职工被传染结核病、肝炎等疾病。救助站职工长期处于苦、脏、累、险的工作环境,许多人长期承受超负荷工作压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1 ^) W8 c, V# J$ w* H1 j$ [
民政部强调,救助站职工是救助政策的执行者,是文明救助的实践者,救助站职工的政策水平、职业素养、服务质量,关系到流浪乞讨人员的切身感受,关系到媒体与公众的认同,关系到民政系统的行业形象。救助站职工必须加强业务学习,遵守工作准则,落实服务标准,坚持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各地要加强对救助站职工的教育培训,有效应对各种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
0 u. r# w( Q4 u5 @1 Q4 e. Z$ H5 h2 Y- T, S, \( \) ^8 e
) g, l$ x, q8 j7 d7 @6 Z+ M$ d
本文链接:http://bjyouth.ynet.com/3.1/1301/16/7758974.html2 b/ k% c1 M) ^( q; u6 q;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