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养老之窘境还需根治年轻人生活之困
3 A5 h: y8 s/ S# ` 2012年11月14日 14:50 来源: 荆楚网 ( Q4 J: B" O M& G8 z3 ^; `/ K1 G
) ~" n/ ] j |% W5 ?7 A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76人参与),86.4%的人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而社工人士建议设立助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把城市志愿活动向助老方面延伸。(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W5 V* v3 c8 Y. M L3 M( E
从调查的数据我们知道,当前年轻人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在养老问题上,具体表现在:工作压力大,有54.1%的年轻人照顾父母感觉力不从心;有53.4%的年轻人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还有52.7%的年轻人感觉生活成本高,无力负担;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39.7%);即使这样,然而依然有(45.0%)的人希望老人接到身边来,就近照顾;有(44.8%)的人和父母住在一起,亲自照顾。其实,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养老方式依然是自古以来的“养儿防老”、“老来靠儿”的传统思想延续。但是造成这种养老方式,我们不能归咎于传统思想的责任,坦白地说,之所有造成现在的养老困境,一方面是过去的人口计划迅速的控制紧缩,另一方面社会各地方政府的养老能力不足,养老保障制度跟不上造成。3 O5 S- T; o% h
然而,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社工人士建议设立助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把城市志愿活动向助老方面延伸。笔者认为社工部这一建议把养老的主体责任依然推给家庭和社会,但是就当前的家庭、工作和经济压力,并不能承担起这一责任,社会民众道德素质也尚未达到崇高境界。熟话说:谁的责任谁来担,造成人口老龄化这一窘境是因为当初计划生育迅速紧缩,因此,作为社工部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应该不仅加大养老投入,各地政府更要加大对年轻人家庭收入、社会保障等投入,解决当前青年的后顾之忧才是上策,才是解决养老之根本。
* a8 T" n' p9 T5 ?% |" i2 C8 M 当前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家庭人口呈四二一结构模式,一个家庭夫妻双方都有事业还要抚养儿女本就很艰难,再加上赡养照顾四位老人,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生活上是感觉处处艰难。我们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年轻人的力量,但是,四二一的家庭人口结构占据了年强人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他们又怎能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呢?* U, R9 {( c& p/ b* ~2 y
不管多难多累,儿女们还是希望跟老人在一起,这是因为,老人在跟前儿女才安心,才放心,对老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只有儿女才能做到,任何人无可代替的,何况一些敬老院工作人员虐待老人的事件至今让人心有余悸。正因为此仅5.5%的人打算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养老。
7 [4 L) f* W7 [2 r8 t" \) h0 R- v7 a+ o 其实,当前青年之所以感到父母给自己的压力增大,也无非就是两大原因,一是经济压力大,打工一族那点微薄收入,既要生活又要照顾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没有经济收入,更是给儿女的经济雪上加霜,二是精力不足。有的青年虽然经济收入宽松,但是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以让他们没有多少精力在给老人了。& y8 \; t- b, \; c+ [
所以,只有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物质基础,通过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城镇流通体系,建设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完善留守老人的养老体系,才能让儿女放心,老人安心。同时规范一些企事业单位用工制度,让年轻人少一点工作压力,多一点精力照顾老人,切实解决年青人的后顾之忧,我们老人的生活才会更幸福。
% A3 x; R' [4 w4 {. J& c4 u- b: T6 o2 `, {
- ^) Z% X0 Z& w! u' Q$ O
: \# D, w& ^ f+ |- T& B' J8 E9 i" ~. s5 X2 F- \! ~) [6 I
$ z/ U1 |! ?- A2 I, K, b% O3 e; W原文链接: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2/11/14145014674221.shtml, u/ c2 V7 A6 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