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身份不明”一直是众多草根社会组织面临的困境。幸运的是,从7月1日起,除法律法规规定需前置审批的外,全省社会组织可直接申请登记。社会组织从被人管到自己当家,政府从管理到服务,角色的转换留下诸多思考:没有业务主管单位后,社会组织自身的建制以及发展被提上日程。 南方日报记者近日在东莞、深圳走访发现,尽管登记门槛下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但仍有不少社会组织在“转正”之路上面临尴尬:在一些社会需求大的行业中,准社会组织硬件难达标,政府政策亦难以帮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业内人士指出,这既要求政府探索更具新意的帮扶措施,也需要社会组织着力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寻求答案。
/ P2 {" W$ e' [% I$ [ 松绑后仍无力“转正”; s) S( H# S9 Q7 T1 A) s
不转正还能以“灰色身份”勉强办下去,一旦提出申请就更加麻烦" i- c$ Y7 O4 D" z( \/ F0 G
东莞的民营康复机构大多仍在观望。社会组织登记降低门槛的消息,并没能让他们高兴多久。& o" W% w; `# t5 U. y! }
记者了解到,东莞有20多家民营康复机构,由于东莞针对于残疾儿童的社会服务发展缓慢,近些年出现的民营康复机构,填补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市场空白,在民间的口碑也颇为不错。但目前,这些机构大多以工商法人或“黑户”的身份存在。/ z; c& B+ a" j; d# R& E8 N
过去,由于找不到可以挂靠的主管部门,这些民营康复机构登记“转正”希望渺茫。直到东莞对服务性社会组织登记进行松绑,找“婆婆”的时代才画上句号。
! G$ Y4 a) y$ S* o% R/ l “我们看到了社会组织‘转正’敞开了一条门缝,但是门槛依然很高。”东莞向日葵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熊华告诉记者。, |5 r0 t& T+ t+ G- C% F
率先提出转正申请的东莞星儿智康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遭遇,给东莞有意“转正”的民营康复机构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星儿智康顺利找到业务主管单位,通过了名称审核,但“转正”之路便到此为止——它至今未能通过消防验收。星儿智康将场地搬迁两次,但在硬件设施方面仍旧难以达到消防验收标准。
* C" R' K# ]- O) W 熊华说,星儿智康的遭遇让不少康复机构望而却步,要想消防达标,必须改造硬件,这笔投入可能要一二十万,但是,东莞的民营康复机构大多还处于收支平衡的边缘。" E! j8 v4 @$ U+ ^/ H
在消防验收之外,要拿到合法“身份”,还需要通过严格的卫生验收、师资验收。
3 U. P/ Y9 ~6 t) `$ G S9 L 熊华说,按照卫生标准,机构要建有独立厨房,生熟食要分开,这需要一大笔改造资金;按照师资标准,教师要具备特殊教育的相关证书,这也只有极少数机构能够达标。! o& g: n% u2 M: y; L3 l
熊华还有一些“隐忧”。因为按照相关程序,通过名称核准之后,申请机构有3个月的改造时间,此后消防部门开始验收。如果不能通过,将被要求一直整改直至达标。星儿智康目前面临的正是这种局面。2 R7 e+ X( `7 |: c3 q
松绑登记是好事,走规范化的路子,可以承接更多的社会服务,得到更多自筹以外的资金开展服务。随着社会组织建制规范化日趋潮流,不少社会组织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东莞仍有不少康复机构宁可不要合法“身份”。一家康复机构负责人说:“不转正还能以‘灰色身份’勉强办下去,一旦提出申请就更加麻烦。”; C: ?" ] g5 y
截至目前,东莞仅有两家民营康复机构成功转正。已经通过名称核准的10多家康复机构,仍然在为消防达标而努力。; U9 b1 a1 d% `; k3 K$ s
成长的致命困扰
+ f! t6 m+ _( y* X9 g+ w 转正需要消防、卫生和师资等方面的严格考核,一些拿到“出生证”的社会组织也因消防不达标难以开展活动8 q$ I' P# b) F7 V3 e4 Q$ }! U/ ]
社会组织登记的门槛显然不止一道。记者在东莞了解到,在获得取消挂靠单位、放开名称核准的政策优惠后,社会组织还要面临消防、卫生和师资等方面的严格考核。相比目前已经降低的门槛,这些法规范围之内的硬性指标很难松动。此外,登记注册要资金、请专职工作人员要资金、独立财务核算和管理也要资金,巨大的资金压力让草根社会组织有些吃不消。/ J7 U0 r4 d ?7 A5 ]' k. x, P8 x: e$ N
以消防标准为例。由于康复机构属于残疾儿童密集聚集的场所,现行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对此类场所的耐火等级、楼层设置、安全出口、安全疏散等建筑防火设计都有明确的要求,并且比其他一般场所更为严格。这些硬性标准包括:每个防火分区的楼层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市政给水、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的,应设置消防水池;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事实上,这些标准既是法规所限,亦是情理所求——儿童理应获得更高层次的保障。
# }6 L+ i% Y' O3 r2 o 因消防不达标无法开展活动的除了“灰色”社会组织,还有一些拿到“出生证”却难以发挥实际作用的社会组织。6 E4 ]7 ^6 M, t4 z
深圳一家从事社会服务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注册之前,他们在深圳社会组织实验基地接受了注册辅导、能力建设、战略咨询、组织评估和资源平台搭建等培训,各方面的能力建设都得到了提高。随后,机构顺利注册,当时注册的办公场地由社会组织实验基地提供。不过,对其来说,最关键的是为服务对象开展活动所需要的活动场地。经过努力,他们先后与一些基层政府部门达成合作,由对方提供免费的场地供其开展训练活动。同时,因为服务需要,他们最近在龙岗租了一块场地,准备开展训练活动。然而,头疼的是,该场地位于城中村,属于农民房,消防一直不过关,所以无法到民政部门登记。3 B1 K# m5 g V7 u |4 `
为什么会选择在城中村租活动场地?该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这里的场地租金很便宜,每平方米才20多元一个月,我们租了1300平方米,而且交通便利,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之前我们在南山租了一块活动场地,每个月每平方米的租金就要70元,半年之后承担不起租金,只好搬走。”% X. V& h; s+ Q. @6 X( f2 ~
对于这块难得的活动场地,机构负责人和服务对象进退两难。一方面,他们很想通过主管部门或者媒体关注,与龙岗消防进行沟通,看看能否协商解决;另一方面,又怕无法开展活动。“我们也知道,消防事关生命安全,是硬指标,绝对不能马虎,但我们也很无奈。”该负责人表示。. m- x' Q; j- T3 e' b4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0 R7 O+ Y6 z6 ^4 D 社会组织要享受优惠政策必先通过审核,而要通过审核又需要政策和资金扶持,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跨过门槛. \% q. ?1 w# f$ A7 ]& J9 V
事实上,消防、卫生等注册门槛不可能降低。东莞市消防部门就表示,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疗养院等场所人员逃生自救能力不强,人员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对类似机构依法严格要求执行标准,并不是针对个体故意设置门槛,而是为了保障更广泛的社会利益。8 D) Y6 J2 M) P$ ]
深圳对这些标准也毫不松动。深圳市民管局局长马宏就认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要有相应的场地,场地自然应该要符合消防、卫生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服务性社会组织,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开展服务的对象为老人,要求则更高,不仅硬件要达标,而且要符合民办福利机构的技术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和被服务对象的权益。“服务老人、孩子的机构,如果消防方面不达标,万一着火酿成惨剧怎么办?所以要严格遵守。”
2 {6 q7 T! L3 ?$ n5 ] 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表示,在即将出台的东莞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方案中,东莞将“再降低门槛”,至于如何降,还有待省里下发指标。该部门预计,“再降低门槛”主要是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注册的程序,在消防、卫生等验收依然需要安全方面的证明。
C# r' K' u( u- w' b! ]' V3 P& T$ M 但与此同时,向往“转正”的社会组织仅靠自己的力量却难以越过这些门槛。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称,由于无法获得合法身份,东莞民营康复机构目前除服务收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资金来源,长期处于亏损边缘,更难谈得上积累与发展。
- s5 z5 s/ R+ H% I 这样一来,社会组织要享受优惠政策必先通过审核,而要通过审核又需要政策和资金扶持,这便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
# h& T" r- O+ h# D/ o" \: T 草根社会组织所面临的双重困境正在于此,自身硬件难达标,政策亦难帮扶。而在社会组织改革推进之时,这种尴尬局面显得更加突出。
! Z$ A$ G1 \7 D- \$ E+ R7 ? 社会组织“单飞”" M3 Q$ V4 `6 c5 N+ h ~: k; f
政府要管更要扶
* a$ H1 `( w" z3 m ■支招
" z" Z/ h7 R" B9 x/ K3 S) d( \5 t2 S 如何破解社会组织尴尬困境?
% v' `& B; p$ B; I( A' Z% J7 a 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部门表示,这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该部门正在与民营康复机构的业务指导单位东莞市残联相互联动,主动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并对准备转正的机构进行现场辅导。市残联也已成立专门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民营康复机构共同面对“转正”难题。
$ b# n# t0 j" j& D; t 那么,对于刚刚起步阶段的社会组织,没有钱租场地怎么办?对此,深圳市民管局局长马宏告诉记者,深圳现在正在大力推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十二五”期间,深圳要建成70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居民提供相关的老人、妇女、青少年、儿童服务等多项服务,目前已经建成100多家。因此,社会组织要发挥资源整合的能力,扬长避短,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对公益服务的热情和熟悉,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合作,为需要的人群提供服务。/ t- t/ b3 z |2 Z6 c2 r% @4 ~
此外,深圳一些还未通过注册的社会组织创办人则建议,对于一些规模不大,而且对办公场所等硬件条件要求不高的社会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提供支持,比如在消防合格的孵化基地中,辟出专门场所,或者允许多个社会组织共用一个场所。同时,为社会组织提供一些免费的活动场所,因为有些社会组织是不定期开展活动,而有些是定期甚至是每天都要开展活动,他们需要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而让社会组织自己花钱去租场地,根本负担不起。
/ | y. h$ u- u7 J" V+ P& h6 x 在扶持社会组织的过程中,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4 G" h; Q. s- w" f9 d
随着深圳社会组织的快速增加,深圳在孵化基地的建设上多管齐下。记者了解到,深圳团市委下属的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已经于5月23日正式挂牌,成为培育社会组织的又一个重要机构。截至目前,进驻该基地的社会组织已经多达35家。
3 }3 D+ A/ f5 R 针对登记注册后开展公益活动缺乏场所的情况,深圳团市委社会组织联合会总干事曹文瑞表示,深圳团市委下属的青年社会组织总部,主动拿出一些办公场地,供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另外,对于加入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的社会组织,联合会也会积极协调会员单位,帮助社会组织解决临时性活动场所。
9 f3 e3 S" s' z6 k# a9 u$ ^ 今年5月21日,“深圳市妇女社会组织服务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的负责人之一宁理告诉记者,“服务基地成立之后,前来咨询的社会组织很多。但是因为场地有限,还需要对申请的机构进行评估,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提供孵化、培训、办公场地等支持。目前,有20家已成立注册的妇女社会组织进驻服务基地,另有7家社会组织已申请孵化。”9 F5 i& d' t8 Y6 q& l. E% B8 F
由此可见,社会组织松绑已是大势所趋,各级政府肩上的任务并不是轻了,而是重了,重在要转变为监督与服务并行——既要让社会组织建制有章可循,也要让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有服务可依。8 K, M. u6 Y; C! V% B
(策划统筹:王军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李书龙 欧雅琴 杜啸天 杨磊 实习生 陈宇)
0 x" g. P* k- k (编辑:林湄)
* {8 X4 m% b) x8 {/ @# u X6 p6 g$ m
; |+ A9 @) }0 R6 d% |本文来源:http://theory.southcn.com/c/2012-07/10/content_50476261.htm) M1 o5 ^, f( f0 l7 Z
|
|